1.接種疫苗有不良反應?產生的醫療費政府負責兜底買單!澳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召開記者會,在會上表示:本澳一共引進3批mRNA疫苗,第一批到期日為6月份,該批疫苗因藥瓶封蓋有瑕疵經已封存,第二及第三批總數約5萬劑,將于8月份到期,現時每日使用500劑,第二及第三批已使用7000支,還有4萬劑。衛生局正與供應商協調,盡量以分階段、少批量入口澳門,以盡量減少疫苗過期的數量。早前有市民接種疫苗后出現面癱,新冠疫苗接種協調員戴華浩稱,病人已出院,早期的癥狀已消失,但面癱還未完全消失。問及接種疫苗后的保險賠償問題,新冠疫苗接種協調員戴華浩稱,如接種疫苗后死亡或嚴重傷殘,保險公司才會賠償。如果只是不良事件或副作用,則不屬賠償范疇,政府則會負責相關醫療費用。
2.入境澳門新規:自2021年4月19日零時起,所有在入境前28天曾經到過印度、巴基斯坦、菲律賓的入境人士,須按照衛生當局的要求在指定地點接受28天醫學觀察,完成后毋需再進行7天自我健康管理,違反者除可能依法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外,尚可被采取強制隔離的措施。
3.香港首次啟動地區性的航班「熔斷機制」,由今日零時開始禁止來自菲律賓、巴基斯坦及印度的航班及人士來港,為期14天。
4.受「禁飛令」影響,逾2,000名菲傭未能來港履新。外傭供應鏈只剩印傭及已抵港的外傭,部分外傭「吊高嚟賣」,甚至「博炒」搵能支付高薪的新雇主。
5.香港新增12宗新冠確診個案,當中11宗為輸入個案,1宗與本地個案有流行病學關聯,為愛暉樓2座住戶。
6.林鄭月娥表示,香港未來將推動包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、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中心、國際航空樞紐和知識產權貿易中心這4個新的經濟板塊發展。
7.港九街頭近日出現一些新的播「獨」、煽暴組織搞街站,香港文匯報記者調查發現,多人曾任中大學生會成員,包括早前宣布散檔的「獨莊」。
8.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再涉前年10月1日的非法集結案,已排期5月17日開審。他另尚有最少6案6罪等候審訊。
9.大律師公會被批對外國粗暴干預香港的法治和司法獨立視而不見,多位政法界人士認為,大律師公會應速就被判刑的李柱銘、吳靄儀等人召開紀律聆訊。
10.特區政府將于下月公布非公務員合約條款聘用人員簽署聲明的安排。有立法會議員認為,因拒絕宣誓而離職公務員應永久不再聘用。
11.民建聯建議由港澳與內地各省市的文旅部門建立聯合統籌機制,共同制訂發展大灣區文創產業的政策藍圖。
12.國家教育部、廣東省政府聯合發布意見,明確提出支持深圳高水平高職院校擴大港澳招生,并支持香港副學位學生到深圳升讀本科層次職業教育。
13.港府考慮擴大現時「本地教育津貼」的適用范圍至包括內地的中小學,并改稱「內地及本地教育津貼」,維持現有申領資格及津貼上限不變。
14.行政署前署長蔡潔如出任香港電臺廣播處長顧問,主要負責《香港電臺的管治及管理檢討報告》中關于編輯管理及投訴處理機制等有關工作。
15.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柏良料,感染變種病毒的印度裔男子較大機會在檢疫酒店染疫,倡政府將檢疫酒店職員的強制檢測周期收緊至7天一檢。
16.香港科技大學宣布,正式委任該校首席副校長倪明選出任香港科技大學(廣州)的創校校長。
17.澳洲與新西蘭的「旅游氣泡」正式啟動,旅客來往兩國無須接受強制檢測和隔離檢疫,這也是兩國相隔近400天后首次互相開放邊境。